上列短文兩篇,一提筆劈頭即下「誤入神壇」,讓人有些膽戰心驚,也挑起了一覽究竟的好奇。
「神壇」有別於寺、廟,給人的第一印象多少會和符法、巫術產生聯結,而偏向隱密、邪門;「誤入」更加深了「陷阱」的氛圍。
「一年兩次」,在兩篇中分置「誤入神壇」前後,其意應無差別,行文筆法恣意縱橫、略作區分罷了。旨在強調「一而再」的無奈與慨嘆。
前篇猶以「不知是世道荊棘,還是小子無知?」問號開端;第二篇則直接以「不是年輕識淺,也非老眼昏花,而是……」照應、強調。
短文第二篇主要是補足前篇「一年兩次」而作;因前篇只提及一個事件……
第二篇之作,儘管補足前篇故事本末,也間接呼應、襯托前篇的氣勢;只是多此一舉,似乎反削弱了「弦外之音、意有所指」的意蘊。
被新「朋友」甩,「一笑置之」,頃刻間便風平浪靜、雲淡風輕;被熟識的「朋友」甩,那種錯愕,大約只有當事人才能深刻體會。
前篇文中兩段敘事,對比網路留言的寬嚴與不同的處理態度,為結語蓄足張力。
觀其結語舞台、粉絲云云,呼應開端的「誤入神壇」,三分自嘲、七分譏諷,自此澎湃宣洩而出……
自嘲被甩似「自取其辱」,而不知其之前表示「一些朋友感冒留言」只是假託更屬遲鈍;譏諷其設「臉書」這個舞台僅供「粉絲」專用,藉此托物比興,並回應開端的誤入。
作者未直接明言指出的應是:「自然造山」只能從各種考古證據間接得知;而「人類造神」竟是神速的讓人咋舌!
「神壇」有別於寺、廟,給人的第一印象多少會和符法、巫術產生聯結,而偏向隱密、邪門;「誤入」更加深了「陷阱」的氛圍。
「一年兩次」,在兩篇中分置「誤入神壇」前後,其意應無差別,行文筆法恣意縱橫、略作區分罷了。旨在強調「一而再」的無奈與慨嘆。
前篇猶以「不知是世道荊棘,還是小子無知?」問號開端;第二篇則直接以「不是年輕識淺,也非老眼昏花,而是……」照應、強調。
短文第二篇主要是補足前篇「一年兩次」而作;因前篇只提及一個事件……
第二篇之作,儘管補足前篇故事本末,也間接呼應、襯托前篇的氣勢;只是多此一舉,似乎反削弱了「弦外之音、意有所指」的意蘊。
被新「朋友」甩,「一笑置之」,頃刻間便風平浪靜、雲淡風輕;被熟識的「朋友」甩,那種錯愕,大約只有當事人才能深刻體會。
前篇文中兩段敘事,對比網路留言的寬嚴與不同的處理態度,為結語蓄足張力。
觀其結語舞台、粉絲云云,呼應開端的「誤入神壇」,三分自嘲、七分譏諷,自此澎湃宣洩而出……
自嘲被甩似「自取其辱」,而不知其之前表示「一些朋友感冒留言」只是假託更屬遲鈍;譏諷其設「臉書」這個舞台僅供「粉絲」專用,藉此托物比興,並回應開端的誤入。
作者未直接明言指出的應是:「自然造山」只能從各種考古證據間接得知;而「人類造神」竟是神速的讓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