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

最佳電郵

     一兩年前就想寫篇文章,籌思已久,標題並已擬定:「最佳電郵程式── Outlook express」。正自納罕何以遲遲不見動筆,及見一位移民美國的小學同學Line傳送的訊息,才恍然醒悟:原來那是一種深刻內省的反應。
    OE(Outlook express)自Windows XP而後的系統即不再支援,謂之氣數已盡並非過言;儘管網路出現山寨修訂版,仍能在Windows7運行無誤,只是微軟早已不再更新,勢將隨著XP逐漸殞落而埋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尤其刻下智慧型手機、平板盛行,正如信件被電話取代一般,電郵也大約會逐漸被限縮在較正式的場合,或被更先進的即時視訊取代。看FB和Line的盛行即可見微知著、預睹未來……
    處當今淺碟文化的時代潮流中,還想力挽狂濤,寫過時的程式評介,讓人不免懷疑:是否腦袋瓜壞掉了?
    大約兩個月前,個人電腦系統從Win7升級為Windows 10之後,正為OE無法繼續使用而悵憾之際,意外地在網路發現有一家公司提供註冊安裝程式,竟讓OE如浴火鳳凰般重生,可在Windows 10正常使用。
    若非OE功能獨特讓人垂青倚重,已過時好幾世代的產品竟能不被淘汰而屹立不墜,委實讓人不敢小覷。受此激勵鼓舞遂重燃起推介的想法。
    其實 Outlook express並非完美無瑕,最大2G的限制與源碼拷貝不全的漏洞,恐怕是微軟放棄更新的最大原因吧!?
    也許,最佳電郵后冠由 Outlook獲得更實至名歸,雖然它一再更新已逾十幾版,卻仍缺乏如OE源碼與編輯狀態的即時轉換設計,但如顧及長久之計與未來發展,委屈將就的機率應該不少;只是 Outlook產生的源碼為XML而非一般網頁普遍使用的HTM,為實用與效能計,只好捨 Outlook而緊擁OE了。
    只是頗為不解:怎會有忒大的一夥人是OE的忠實粉絲(FANS),難道和我的看法相似?!不然又為啥故不思長進而獨為OE沉迷?
    對我而言,OE最大2G的限制,大不了費點小功夫另行備份即可;至於源碼拷貝不全的漏洞,也只需改由另一種拷貝程式執行即可輕易解決。(比起未提供源碼轉換設計的電郵程式,此項功能從缺完全失分,優劣立判。)
    曾在網路遍尋電郵程式測試,幾乎看不見源碼與編輯狀態的即時轉換設計;即連一些更高檔的商業用電郵群發程式,也僅提供預視的方式參考。
    缺乏源碼與編輯狀態即時轉換設計的電郵程式,就難以充分利用網頁……
    網頁的呈現有如WORD一般瑰奇:字型大小、顏色、樣式及排列等都可任意安排設定,不像一般文字死板而毫無變化;如WORD一樣,網頁裡也有看不見的控制碼,掌控著圖文內容的排列組合與變化。
    既有看不見的控制碼,不少時候無法直接從編輯狀態下直接修改,此時就需從源碼著手,這時源碼與編輯狀態的即時轉換設計,正是大顯身手的時機。
    有了這項功能,可直接擷取網頁的版面圖文套用,既省時又省事。更棒的是:套用在預先設計的樣式中再稍加編修,即有脫胎換骨的亮麗表現。程式這般好用,讓人如何捨得輕易放手!?
    行文斷句是一般人常遇的困擾,其實只需預設頁面寬度即可輕易解決;儘管只須加上簡短的幾個控制碼,但如每次均需行禮如儀重複操作,雖簡但總會讓人不勝其煩,因此預設樣式存檔套用,這是懶人懂得利用電腦的好處。
    除了有解決OE兩大瑕疵的對策之外,更因OE對我而言不只是單純的電郵程式,而是已推升為小型的文書編輯轉換工具。雖然缺少它仍可由其他程式代替,但原本一個程式即可輕鬆解決的工作卻得分散處理,那種無奈的感覺當然少碰為妙。
    尤其是:平常如遇有不錯的網路資訊,往往忍不住多事擷取、套用、重編,並不惜從源碼破解保護而取用圖文;如少了趁手又簡單的工具,恐怕那股分享的熱情難再維持相對的溫度!
    追美求全、寧缺勿濫的個性,加上不喜應酬,不僅對手機Line傳遞便條式社交訊息保持疏離外,即連樸實風格取向的WEB MAIL,也頗看不過去……
    並非不曾接過圖文並茂的電郵,遺憾的是:如National Geographic 這樣的商業廣告文件,一再美美的呈現,大約很少有人會希望常常收到這樣的函件吧?!
    雖然不曾、也不奢望接到情見乎辭、讓人低迴的信函;不過,當別人接到個人電郵時,除了能見識如商業文件般優雅的信函外觀,還能感受到優美文辭裡的蘊藉情懷而為之驚艷,一直以來常梗在心頭的悵憾,庶幾可以稍稍消彌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