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傾慕

    舍弟軍中服義務役退伍前夕,有個年輕女孩餞別時跟他告白:希望跟他在一起。舍弟後來滿輕淡的談起這件事,似乎只是人生的一段插曲,而非重大的抉擇歷程。
    他婉拒了她,不適合的原因是兩家的經濟環境都差。若是我面對這樣的狀況,即使多年後捫心自問,還是不知如何才是正確因應……
    理智告訴我,應該和舍弟的立場一致,只是情感上卻讓我躊躇;能讓一個女孩拋開矜持而傾心表白,怎麼忍得下心決絕於她……
    讀高中時,母親有一次曾問我的意願:有鄰家女孩有意跟我交往。當時只有摯友吳和我常相往來,能有個女朋友自是求之不得;作夢的年紀,誰不憧憬著結交異性朋友。可是不知何故心裡就是覺得不妥而回絕,大約層次不相屬或味道不對吧!心儀的對象應是清純不脫稚氣的女孩,誰想和黃毛野丫頭在一塊。
    內人和我讀大學時結識,結婚多年後無意中發現她高中時的大頭照,清純的學生氣息讓人頓生好感。何其幸運能獲其芳心願意與我共度一生。曾問她如果當時和她認識是否會和我交往,不出意料:決然的否定。
    高、富、帥,和我沾不上邊,而年輕時的形象應猶不脫青澀呆板,要想贏得正滿懷憧憬的女生青睞,難如登天不難想像。
    只是我一直不解,既然不是理想對象,為何還願意委身相許?何以不嫌一個來自鄉下、家無恆產、還在半工半讀的窮小子?
    轉系就讀時經同學介紹和她初識,和她一起搭車上學權充護花使者。剛好又和她同班,作夢也沒想到彼此因而結為夫妻。
    曾經殷盼有女孩相陪,走一段路或坐一會兒聊聊。然而陪她搭車同行,聊到後來話不多時猶懵懵懂懂絲毫未覺:身旁的她不僅僅是同學、還是個青春美麗的少女。
    腦海裡曾經勾勒過未來擇偶的選項:學歷低些日後爭執少些。和她同車上學之初,對她就如一般同學看待,壓根兒沒想過喜不喜歡的問題。各有各的天地,同車時稍微留心一些,彼此多個照應。
    伴她同行大約半年不到,有一次上學途中她語音細微又略帶哽咽地對我傾訴:沒想到會對我產生感情,讓我既錯愕又驚喜。
    雖只聽清楚前面幾個字,卻能深深地感受話中真意。沒想到她竟然會對我產生情愫,且在短短的相處時間裡。到底我是怎麼感動她的?只是同學同車時彼此閒聊,又不曾獻殷勤,也沒特別表現……
    和她結識之前,跟摯友吳在學校附近賃居,房東讀商職的女兒顯然對我頗有好感:她和妹妹在家時常常會和摯友與我像家人或朋友般嬉鬧,帶給我不少快樂時光。
    有一次路上遇見她放學回家,興奮地靠近問她:要不要陪她走回去,儘管路程只是短短幾分鐘。想不到她卻羞怯似地回絕了。
    後因換了工作與摯友分道揚鑣,當時無暇細思:這樣不啻放了摯友鴿子,無形中也沖淡中斷了那份初綻朦朧的情誼。有關她的訊息,只有在課業空檔探訪摯友時才得以獲知。
    暑假時忙於工作,完全忘了和摯友聯繫。開學後我轉了系,再訪摯友時才知他已轉赴台中就讀。和他一塊找房子賃居的影像片段仍清晰印在腦海裡,但不知在書信聯繫的年代如何分從兩地來此相聚?
    對她,不容諱言頗存好感,只是她婉拒了陪她同行之邀,瞬間澆熄了我對這份情誼繼續發展的奢想。而摯友離去後再見她的機會只剩登門造訪,依我個性實赧於這麼做。單憑師大年輕的無價身段,我怯於如此直率表白。這段隱約似有若無的情緣大約到此為止,只能當是人生歷程的一段插曲。
    忘了之後什麼時候、在怎樣的場合裡再遇見她,只印象深刻地記著她小聲恨恨地對我說:「你給我記住!」並轉身離去。那時大約已是內人跟我表白心跡之後了。
    如在之前,我會向她解釋:還不屬於已有交往對象的族群。之前如讓我明白:對我不僅只是熟稔的鄰家大哥看待;和內人結識進而交往的機率應是微乎其微。
    也許我傷了她的心、毀了她的期盼而渾然未覺。究竟她對我投入多深的感情不得而知,儘管我珍惜這段情誼,只是混沌中既無約定許諾,雖然彼此都有好感,誰知情竇初開少女的心!跟她提出同行的邀約如應允了,應可認定:彼此算是交往中的朋友了。往後的發展或將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