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個人現在使用的電郵信箋硬拷影像,適用各種場合。個人經常使用這個樣式直接套用文字與圖片,文字不需斷字自動換行編排,挺方便的。其格式為HTML,修改運用都相當簡易;即使不解HTML也無妨,當然懂得HTML更能變化自如。
下列圖文是多年前舊作,不擬再對這個標題贅言,故抓來應景:
電子郵件使用信箋式樣,是這幾年才開始講究的品味。
下列圖文是多年前舊作,不擬再對這個標題贅言,故抓來應景:
電子郵件使用信箋式樣,是這幾年才開始講究的品味。
試用過不少電郵軟體,見識信箋的運用可添增美感、加強專業印象與風格。於是也替自己量身定做設計了專屬的信箋樣式。
前陣子因考量經濟效益,毅然決然告別使用多年的「光世代」而改採社區網路,原來備用的Gmail信箱被迫升格輔正。不過與一般使用瀏覽器收發電郵者不同的是:我還是照常使用Outlook Express收發電郵,只需分別設定即可將Gmail信箱內的信件導引過來。
< 有關設定步驟,請參考:
(不用Outlook乃因「未提供編輯原始程式碼的功能」)
(這幾天要在Yahoo上依法炮製卻遭閉門羹,需升級VIP年繳1200元方可。還好我不用雅虎)
(這幾天要在Yahoo上依法炮製卻遭閉門羹,需升級VIP年繳1200元方可。還好我不用雅虎)
最近才深切體察使用瀏覽器收發電郵,是多麼委屈!只能使用相當原始的功能,有些還得被迫接受廣告疲勞轟炸。而如帳號久用而欲更改又覺茲事體大時,恐被綁架之虞即非無的放矢!>
基本上使用瀏覽器收發電郵根本毫無「信箋」可言,下列信箋(原稿硬拷圖)是一般電郵程式呈現的影像:
原本的「信箋」樣式較為簡潔明快,添增的動畫則是相當無奈地考量一大票採用瀏覽器信箱者的折衷方案。
以往在瀏覽器收發電郵,以圖案為底可如網頁一般正常呈現,猶清楚記得當時實測是可行的。曾幾何時似乎感到有點不太對勁,遺憾過於遲鈍不曾察覺「瀏覽器信箱程式已重新修訂並設限」,只緣「身不在此山中」,一直被蒙在鼓裡多年,還一度懷疑是否自己搞混了。
一直以為個人寄出的電子郵件是圖文並茂、頗具個人風格與特色。誰知在瀏覽器信箱顯現的只是「鬼打架」的一廂情願,什麼也不是。接到覆信附帶的原函呈現漏失現象,還以為是屬於不免的正常狀況,直至最近寄發黑底圖案配合動態煙火時,才感到事態嚴重。
原來新近的瀏覽器信箱郵件的底色,依照網頁一般設定是無效的。後來參考雅虎的設定才發覺,這部份得採用 CSS的方式設定。
至於「瀏覽器收發電郵不能以圖案為底如網頁一般正常呈現」,亦即圖案文字不能相互貫穿、合而為一。插圖OK,圖文合必須轉換成影像檔才行。
因此,為了電郵樣式能一體適用而非一國兩制,得退而求其次降階配合或乾脆不理。
個人的作法是採取上圖信箋的折衷方式因應。雖然電郵信箋不能在瀏覽器信箱裡顯現(反如附帶文件般被存檔),起碼還能退求其次展現次級的品味來。
設計使用電郵信箋多年來的經驗,覺得Web-based email似乎沒有一貫可循的規則是絕對不變的。各吹各的號是普遍的「法螺」。
最近使用Google Chrome瀏覽器擬下載太座(沿用多時)雅虎信箱的信件附件時,居然三次「死當」,後來換用mozilla firefox瀏覽器則一切正常,可見死對頭的惡鬥是司空見慣的。
叢林法則:「強者為王、適者生存」才是最管用的聖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