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迎新與回顧

    交際應酬,有人頗為熱衷;但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應感相當無奈。對我則是滿苦惱的事。我不想隨著世俗浪潮跟人打「哈拉」,幹嘛現身露面都得罩上「敦睦」外袍?
    不想迎合湊熱鬧,儘可任情自肆、攸遊自在地過活。只是多少人敢冒大不諱不甩所謂的禮俗?多少人不怕被貼標籤孤立?
    個人重病之後身心俱疲,幾乎將各種人情世故摒除在外;雖然身體行動不便,心靈卻如脫韁野馬毫無羈絆!
    曾在都市叢林的小公園內觀棋等人,內有一人盛情邀約:得空時盼能前來一聚「手談」。可惜那兒不屬於我的生活圈,而下棋的興致較年輕時已大大的消退不少,更重要的是:所遇並非「棋逢敵手」,否則結交這個新朋友是不容錯過的。
    一個交情四十幾年的要好朋友跟我鬧彆扭,持續了好幾年,我也跟著不理他,而在好幾年之後試圖再跟他聯繫,他女兒接電話回說他出去了。等弄清楚是許久未聯絡的老朋友時,轉由他太太接聽。晴天霹靂!朋友竟然已撒手人寰!而且離世已經好幾年。
    除了原有的病症之外,原來他還患了憂鬱症。我卻一直蒙在鼓裡。他太太哽咽的訴說:我不理他給他很大的打擊。我回說:可想而知;誰叫他罵我,算我怕了他。只是我怎知他患了憂鬱症;恐怕從不知曾幾何時「怪我下棋沒風度」,憂鬱症已逐漸纏上身!
    知曉好友走了已是他作古多年之後,而他走之前彼此也好幾年不通聯。是以他的離去並未在個人心湖激起太多漣漪,尤其之前曾撰文為彼此的友誼與過節,做過一番心情的沈澱與整理。
    好友走了,而另外的一個好友似乎也疏遠了?平常難得聯絡也就算了,連電郵也以擔心被駭而不回覆。交情再久再深,一旦荒廢過了頭,並非沒有變冷變淡的可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圈和趣向。配合家庭生活圈是基本步調,剩餘的才是趣向的安排。退休十五年來,幾乎不再出遠門,也幾乎不曾有孤寂的感觸。每個星期除固定的與朋友健行品茗聊天之外,除了家人,便是與電腦為伍。典型的現代宅男!
    讀書研究寫作,需用電腦;娛樂,仍須電腦;上網、收發電郵,更離不開電腦。我深深為不熟悉又受困於電腦的人難過,更慶幸自己能輕鬆愉快地駕馭電腦。
    論語首篇第一學而時習章,個人覺得自己較感缺憾的是二部曲。於是有「美麗邂逅」與「冒昧招呼」之作。
    在我們的社會裡,「迎新」就得走出去,自己找機會、創造機會。另方面還得懂得推銷自己,讓他人在芸芸眾生中發現自己。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