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澄清湖漫遊

    上圖使用中望遠鏡頭拍攝再經剪裁與「美化」倘不點明出處,恐連老高雄也少有人眼尖能辨為澄清湖一景。
    靜思亭靜處一隅,很容易被忽略;倘非有一天心血來潮攜了相機驅車逕往「野餐區」獵景,「無緣識荊」的紀錄雖已幾十年,大概仍會無聲息地繼續累積,繼續錯過。只因「遊園」的動線似乎在在為牠塑造與保持清幽的「靜境」,讓人一眼即識誰屬遊客、孰為熟人。
    車子停置停車場後,循著野餐區的小徑「尋幽訪勝」,伺機攝獵佳景入鏡。下圖(水彩風格)茶敘場景為一片沈寂的綠意裡添了生動的顏色,當然不容輕易錯過。

    茶敘座位旁有幾級石階讓人拾級而上,靜思亭(下圖「卡通化」)便呈現眼簾:

    若沿路步行而來,應是下圖(水彩風格)的場景。只是會沿著車行大馬路這樣路線來踏青的恐怕寥寥無幾!

    近來一塊爬山的夥伴有兩三位因擔心膝蓋不堪負荷或身體微恙而退出行列,遂改往澄清湖健行,再續品茗茶敘之約。靜思亭即是目前歡敘的落腳點之一。可惜看上這個據點的不乏「識途老馬」,我們這一小撮初老族偶爾造訪如小學生遠足、郊遊般,當然向隅的機率偏高是可想而知的。

    陶然閣(下圖「水彩風格」)即是備位場所:離靜思亭、停車場都很近,之前有兩次就在那兒「落腳」歇息。

    發現靜思亭並拍照那天,有個「獵景」之外的另一動機是:出其不意地探訪來此運動健身的一位老友,希冀給他來個驚喜,可惜撲了空。回途中順便替陶然閣從反方向補上倩影。(如下圖水彩風格」
    最近我們幾個夥伴兩次「移師」陶然閣途中,發現鄰近的大榕樹下設有圍坐的桌椅,比在陶然閣裡更為適合……

    ☆  ☆  ☆  造訪澄清湖的動線與焦點  ☆  ☆    

    進入觀光大門後迎面而來的是兩座仿清樓閣建築,分別為水族館之淡水、海水館(閉鎖塵封已不知歷經幾世紀,從水族館兩側小徑可通往湖濱一帶景點,海水館前之上坡路旁有小徑通往自由亭(仿唐建築)及古色古香的鵲橋如下圖
    至於同屬「梅隴春曉」景點之蔣公行館(澂清樓)、傅習齋、海洋奇珍園等,因對步行者而言較偏較遠,個人將其列為旁支,屬深度遊園者的路線。
    一般而言,九曲橋(如下圖)允推為漫遊澄清湖首要親近的景點。從水族館兩側小徑往湖濱漫步而來很快即可一睹「廬山」真面目。
    「九曲橋建於民國四十九年間,係仿上海市城隍廟中之九曲橋而造。橋長二三○公尺,寬二、五公尺,橋下支柱七十二支,橋面迴折共有九彎,為我國園林上建築的傳統典型,且為國內九曲橋之最長者。橋面因未刻意裝飾備顯質樸簡潔,令人頓感平實可愛,橋身曲伸湖面暗含韻律動感而生趣盎然。岸邊綠柳輕拂並與遠山交相輝映,朝夕晴晦變化萬千,兩側碧波漣漪,四週偶有游魚來往、閒雜戲水鳥禽,使人心曠神怡,有如踏入仙境,備添遊興意趣。」


    漫步盤轉曲折的橋上偶而回望來時路,「曲橋釣月」經典美景的是深印心坎讓人玩味無限。抵達橋的終端,迎面而來的即是前面提過的陶然閣。
    沿著湖濱小徑,左往大馬路停車場,那兒有個兒童樂園,孩子還小時到澄清湖就會帶他到裡面玩一玩,免費的遊樂設施;右則繼續欣賞環湖風光,並往豐源閣、慈暉樓兩個景點。
    繼續行程的景點為「柳岸觀蓮」,划船場早就無舟可划,而之前的騎馬場也一樣「煙消雲散」,似乎不值在此流連,不妨略過;沿著濱湖小徑繼續前行,「高丘望海」中的富國島、思源亭及鐘樓都在此,開車來的話,可停放烤肉區停車場更方便。
    景區最高處為「中興塔」如下圖,除了「九曲橋」外的另一著名景點,登臨塔上,不僅湖區美景盡收眼底,據說連高雄港之船隻亦隱約可見。







    雖說「澄清湖八景」到此還餘四景:其中「深樹鳴禽」「湖山佳氣」已呈強弩之末,尤其「千樹林」更是名存實亡,讓人不勝欷噓;至於三亭攬勝」如下圖),雖然周遭環境更迭許多,美景仍未因之失色。只惜早被摒於園區外,臨近遊覽更為不便。


    最後一景「蓬島湧金得月樓,每況愈下恍如「棄兒」,略過也罷!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對著和尚罵禿驢

    朋友最近駕車到合歡山旅遊,電郵附寄涵蓋松雪樓的全景照片供同儕觀賞。
    由於相片畫素為一般螢幕好幾倍,不易觀看;在電郵的環境下更顯捉襟見肘。又因照片未加剪裁稍顯樸拙,故略加修飾並邊框處理後函覆並副知其他同儕參考。
    一位同儕於覆郵中提列兩個網址「參考一下」,當下以為起碼有個看頭,便不假思索地點下去。誰知挺讓人失望的,一個是網友的作品,一個是美術老師……
    當下未及深究即覆以:「因解析度不相屬,兩相比較顯得無謂(非只不公平而已)。 不過單就接圖而言,那位老師的照片「斧鑿」的痕跡未免太過明顯,近乎「現醜」。也許軟體的優劣多少影響效果,但就實際「較比」來說,□□列大師級當之無愧!」
    那位同儕接信後請我補寄□□合歡山的照片,又因信裡用辭「拍照功力少有專業攝影師能比」頗富酸味,於是附寄照片並于信中稍微費神詮釋「前函」的真意。
    誰知得到的覆函頗讓人有點傻眼:
────────────────────────────────
看了很多有關松雪樓的攝影
所謂的專業攝影師亦拍不出這樣的作品
也許□□早就是專業攝影師的老師了
是自己少見多怪

    美術老師的評語:
Sony的相機自動合成風景根本不用再處理
那張松雪樓的作者,是世界最棒的攝影師,完美無缺,何止是大師,簡直是天下無敵…
────────────────────────────────
    又不是……,根本不值一哂。
    會產生忒般不成比例的反應,委實頗感納悶;「較比」的照片說的是那位老師,而且專就「接圖」品評,根本未就照片實質內涵多所解構分析。
    倘看法相左無法認同,就該提出反駁意見,這才是正確的應對方式。「看了很多有關松雪樓的攝影」以及抬出「美術老師的評語」幫腔,均無補實際,徒然益增其無知罷了。
    多看攝影就能實增攝影功力?美術老師的攝影功力就相對高明?
    一起爬山時□□說:以前任職某單位期間,拍了一兩千張的照片,逢拍照的場合不少同事多會請他幫忙。可見他拍照確實具備相當的水平;個人雖非專家,連玩家也不夠格陪榜,但憑三、四十年的經驗及愛好,對自己的眼力還信得過。
    時下新推出的相機已有寬幅照片自動接合的功能,我沒實際使用過,不知其所能達成的效果如何?但據用過的人表示:接合的張數限制3-5,縫合處會預設標誌便於操作。
    如果兩張相片間明暗色調差異太大時,抱歉!無能為力。哈!不出我意料。大概使用傻瓜相機之流才會想利用。我寧拍成單張,再使用電腦後製,一切均在掌控之中。
    撰寫這篇網誌時,再回顧對「觀音山全覽」接圖的評比,「斧鑿」「現醜」的用辭頗為強烈,雖非對當事人、也非對攝影技巧,而僅就照片接合的效果「比較」,就有超乎尋常「迴響」產生。信手再打開那位同儕的覆信尋找蛛絲馬跡。
    唉呀不得了!我竟然「對著和尚罵禿驢」。並不是老眼昏花……
    而是瀏覽長句子時的輕忽以及循著自以為是的慣性邏輯產生的錯覺,掉入了一個不經意經營的陷阱裡。
    提列兩個網址:一個是網友的作品,一個是國立□□商工美術老師用其單眼相機指導拍攝的<網址>
    真是見鬼,這才發覺那一長串網址就是那位同儕的。邀人參觀還故弄玄虛、欲蓋彌彰,真是服了他!缺乏自信還是傲氣的呈現?
    雖然「錯把馮京當馬涼」,還好,所發表的言論可以攤在陽光下接受公評。只是「當著和尚罵禿驢」或「指桑罵槐」,似乎不會比「潑婦罵街」高明,還是避免的好!
(本篇一年半前「發佈」在個人另一個已呈凍結狀態的網誌裡。<刪圖並稍修飾>)

美麗邂逅 ── 一封未發出的電郵

    早年頗喜歡下棋,棋力也臻「敵手難逢」之境;當然這只就「業餘」而言。
    而常在一起的朋友棋力大多也達相當水準,「物以類聚」確非「無謂」!
    偶然的場合裡,無意間碰到高手,而舉手投顧間如覺得契合時,自然會有尋求「對話」的可能。在個人電腦的領域裡,同樣會希冀有類似的「美麗邂逅」!
    摸索電腦路上從Apple_II伊始,無意間看到「Basic 程式設計」而栽入。當時在書局幫忙,只為一探究竟,竟莫名地陷入這塊領域裡。
    第一台個人電腦大約是讀了程式設計之後兩年購入,之後才開始用電腦鍵盤學英打,接著是搞懂電腦的基本運作。而電腦概論則是不知多少年後才得以一覽究竟。頗以為憾的是:一路上只能從書上追尋答案。
    這一路上買的、送人的以及丟棄的電腦書籍、雜誌不知凡幾?學的、忘掉的同樣可取堆積如山為喻。現下體力、智力均無限下滑、「迭跌不休」,虛擲時光到頭來只贏得:可以輕鬆地駕馭電腦!後悔嗎?
    如果沒有電腦,簡直難以想像日子怎麼過!退休已逾十二寒暑,工作、讀書、寫作、娛樂等大部分均在電腦上完成。沒有工具、缺乏動力,如之何往前邁進?想你大概還未如我一般「淪落」!
    太座偶而返校說曾多次看到你也在那兒「趴趴走」。我頗好奇:想念、難忘學校的一切?還是一時無法適應退休的生活?還不至於感到無聊吧?電腦或網路充實、提升自己,甚至迷失其中,途徑甚多、汪洋似海,該不會……
    記得你曾提到:在學校裡 ASP只有你會。而年紀又小我不少,應猶有不少待發揮的空間和「衝撞」的餘力,「趴趴走」應只是在調適與尋求靈感吧!
(本篇一年半前「發佈」在個人另一個已呈凍結狀態的網誌裡)

傲氣 vs 傲骨

    許久以前跟太座的幾個同事稍有接觸,幾乎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對電腦很高竿、很行,似乎不如此就會被比下去。而在這領域裡打滾了好幾十年的我,卻只敢稱半個玩家,實在慚愧!
    不少人對電腦罹患「白袍恐懼症」,其實電腦運用可說上手滿簡單的,並不需高智商或技巧,尤其操作「視窗系統」說可以現學現賣也不為過。難怪有人自詡很行!
    文書處理,每個人均能輕易入手;試算表,立即心領神會、似乎不難;簡報也很簡單,依樣畫葫蘆即可通行;網路,動一動點一點滑鼠就有反應!稱大師幾乎也不致遭受非難了,只消夠「敢」!
    一個朋友曾電郵附寄大夥合照的影像附檔供參,才只三、四張,都僅是幾十(K) 大小。由於解析度實在太低,請他再補寄原尺寸的照片。沒想到他竟如老鳥般跟我爭辯「檔案太大恐無法傳輸或傳輸太久讓人無法忍受。」
    他使用的網路頻寬為(5M),因此當下便告訴他:「時下傳檔哪個不是動輒幾(M)的檔案,幾十(K) 的資料可說猶如『雞肋』,何況是相當倚重高解析度的影像檔。」看他還頗不服氣猶待繼續理論的姿態,突然間似乎猛記省什麼事兒才閉起口來。
    十幾年前我已「充當」他的電腦啟蒙老師,累積至今三十幾年的經驗,再怎麼不濟、起碼也比猶處淺碟的他高明些吧!何況對電腦的熱愛,也深下過許多功夫,也許理論比不上科班出身,但實際運用時「科班出身」還不只是瞠目結舌的份!
    比起以前太座的那些自以為高竿的同事,他還嫌嫩、還比不上。怎麼談起話來就那麼盛氣凌人!若非這檔事簡單不易搞混,不然一個不小心還以為是不是自己年老頭昏眼花、冤枉了人家?
    三十幾年前曾往中部拜訪好友,跟他的一個棋友讓子圍弈,那個棋友不相信竟有棋比好友更好還能讓幾子的人。那時好友的棋力也只是普通,而我也僅是中級或中上程度罷了,根本稱不上高手。被讓子輸棋後,那個棋友才相信好友沒騙他,果然是真非假!
    即使現在棋力比當時又精進不少,已有好幾個五段高手在手下鎩羽而歸,但對當時的場景仍感愧不敢當!只是一般的棋力竟讓那傢伙驚為天人,井蛙之見、以蠡窺天,還真不是蓋的!
    好幾年前犬子請我跟他的同學在網路圍弈,因為他同學不相信有人能讓子和他對弈。忘了究竟當時授六子或八子,只記得開始時他氣勢如虹,似乎表示:整個棋盤都已是我的勢力範圍,充其量你能鑽點空做活就不錯了。豈知一、二十手之後,他已覺得苗頭不對,三、四十手之後,黑子先後被殲、部分地盤豬羊變色,再不久幾乎整個盤面均屬白棋範圍,不待「中盤」他已曳甲棄械投降。
    犬子還小時學下棋,不要人讓,卻想贏人。記得年輕時學下圍棋被讓九子,大約一年後,與當時的一位高手三盤升降,先被授四子,繼之三子、二子,從而讓先。那位高手覺得沒面子拒絕再下。
    被讓,有何羞恥?資淺後學本來程度就較低,向前輩請教是理所當然。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本事超越他人贏取勝利,才是應有的處事態度;只想贏而不思努力爭取獲勝的空間,天底下哪有這等好事?
    一位同棟樓房的鄰居相處好幾年不知彼此會下棋,我搬遷後碰面時相邀比試一番。他說少遇敵手,不過圍棋他根本沒得比;倒是象棋他還頗為自負,棋也不差。只是他連輸三盤連怎麼輸的都莫名其妙。嘴裡一直喃喃自語說怎麼可能,似乎難以想像連個波濤都未掀起,就兵敗如山倒地垮下來。
    摧毀他長久以來「敵手難逢」的美夢,委實有些殘忍。只是征戰結果難免有輸家,而我寧願是輸家,那樣就有挑戰的機會,充滿新的契機。
    象棋我曾與職業棋士對弈過,高手的確有其高明之處;業餘的總是遜色居多。下棋於我只是好玩,勝固佳負亦何妨;但對他們來說,勝負可關係到飯碗,非可小覷!
    今日社會太多自以為是的人,往往略知皮毛就以為已盡窺其中精髓。下棋如是,電腦如是,攝影如是。「傲」一外露即顯下流,有真本事如是;僅是花拳繡腿而呈傲氣,更是莫名其妙!
(本篇一年半前「發佈」在個人另一個已呈凍結狀態的網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