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使用中望遠鏡頭拍攝再經剪裁與「美化」)倘不點明出處,恐連老高雄也少有人眼尖能辨為澄清湖一景。
靜思亭靜處一隅,很容易被忽略;倘非有一天心血來潮攜了相機驅車逕往「野餐區」獵景,「無緣識荊」的紀錄雖已幾十年,大概仍會無聲息地繼續累積,繼續錯過。只因「遊園」的動線似乎在在為牠塑造與保持清幽的「靜境」,讓人一眼即識誰屬遊客、孰為熟人。
靜思亭靜處一隅,很容易被忽略;倘非有一天心血來潮攜了相機驅車逕往「野餐區」獵景,「無緣識荊」的紀錄雖已幾十年,大概仍會無聲息地繼續累積,繼續錯過。只因「遊園」的動線似乎在在為牠塑造與保持清幽的「靜境」,讓人一眼即識誰屬遊客、孰為熟人。
車子停置停車場後,循著野餐區的小徑「尋幽訪勝」,伺機攝獵佳景入鏡。下圖(水彩風格)茶敘場景為一片沈寂的綠意裡添了生動的顏色,當然不容輕易錯過。
茶敘座位旁有幾級石階讓人拾級而上,靜思亭(下圖「卡通化」)便呈現眼簾:
若沿路步行而來,應是下圖(水彩風格)的場景。只是會沿著車行大馬路這樣路線來踏青的恐怕寥寥無幾!
近來一塊爬山的夥伴有兩三位因擔心膝蓋不堪負荷或身體微恙而退出行列,遂改往澄清湖健行,再續品茗茶敘之約。靜思亭即是目前歡敘的落腳點之一。可惜看上這個據點的不乏「識途老馬」,我們這一小撮初老族偶爾造訪如小學生遠足、郊遊般,當然向隅的機率偏高是可想而知的。
陶然閣(下圖「水彩風格」)即是備位場所:離靜思亭、停車場都很近,之前有兩次就在那兒「落腳」歇息。
發現靜思亭並拍照那天,有個「獵景」之外的另一動機是:出其不意地探訪來此運動健身的一位老友,希冀給他來個驚喜,可惜撲了空。回途中順便替陶然閣從反方向補上倩影。(如下圖「水彩風格」)
最近我們幾個夥伴兩次「移師」陶然閣途中,發現鄰近的大榕樹下設有圍坐的桌椅,比在陶然閣裡更為適合……
☆ ☆ ☆ 造訪澄清湖的動線與焦點 ☆ ☆ ☆
進入觀光大門後迎面而來的是兩座仿清樓閣建築,分別為水族館之淡水、海水館(閉鎖塵封已不知歷經幾世紀),從水族館兩側小徑可通往湖濱一帶景點,海水館前之上坡路旁有小徑通往自由亭(仿唐建築)及古色古香的鵲橋(如下圖)。
至於同屬「梅隴春曉」景點之蔣公行館(澂清樓)、傅習齋、海洋奇珍園等,因對步行者而言較偏較遠,個人將其列為旁支,屬深度遊園者的路線。
一般而言,九曲橋(如下圖)允推為漫遊澄清湖首要親近的景點。從水族館兩側小徑往湖濱漫步而來很快即可一睹「廬山」真面目。
漫步盤轉曲折的橋上偶而回望來時路,「曲橋釣月」經典美景的是深印心坎讓人玩味無限。抵達橋的終端,迎面而來的即是前面提過的陶然閣。
沿著湖濱小徑,左往大馬路停車場,那兒有個兒童樂園,孩子還小時到澄清湖就會帶他到裡面玩一玩,免費的遊樂設施;右則繼續欣賞環湖風光,並往豐源閣、慈暉樓兩個景點。
繼續行程的景點為「柳岸觀蓮」,划船場早就無舟可划,而之前的騎馬場也一樣「煙消雲散」,似乎不值在此流連,不妨略過;沿著濱湖小徑繼續前行,「高丘望海」中的富國島、思源亭及鐘樓都在此,開車來的話,可停放烤肉區停車場更方便。
景區最高處為「中興塔」(如下圖),除了「九曲橋」外的另一著名景點,登臨塔上,不僅湖區美景盡收眼底,據說連高雄港之船隻亦隱約可見。
沿著湖濱小徑,左往大馬路停車場,那兒有個兒童樂園,孩子還小時到澄清湖就會帶他到裡面玩一玩,免費的遊樂設施;右則繼續欣賞環湖風光,並往豐源閣、慈暉樓兩個景點。
繼續行程的景點為「柳岸觀蓮」,划船場早就無舟可划,而之前的騎馬場也一樣「煙消雲散」,似乎不值在此流連,不妨略過;沿著濱湖小徑繼續前行,「高丘望海」中的富國島、思源亭及鐘樓都在此,開車來的話,可停放烤肉區停車場更方便。
景區最高處為「中興塔」(如下圖),除了「九曲橋」外的另一著名景點,登臨塔上,不僅湖區美景盡收眼底,據說連高雄港之船隻亦隱約可見。
雖說「澄清湖八景」到此還餘四景:其中「深樹鳴禽」「湖山佳氣」已呈強弩之末,尤其「千樹林」更是名存實亡,讓人不勝欷噓;至於「三亭攬勝」(如下圖),雖然周遭環境更迭許多,美景仍未因之失色。只惜早被摒於園區外,臨近遊覽更為不便。
最後一景「蓬島湧金」得月樓,每況愈下恍如「棄兒」,略過也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