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駕車到合歡山旅遊,電郵附寄涵蓋松雪樓的全景照片供同儕觀賞。
由於相片畫素為一般螢幕好幾倍,不易觀看;在電郵的環境下更顯捉襟見肘。又因照片未加剪裁稍顯樸拙,故略加修飾並邊框處理後函覆並副知其他同儕參考。
一位同儕於覆郵中提列兩個網址「參考一下」,當下以為起碼有個看頭,便不假思索地點下去。誰知挺讓人失望的,一個是網友的作品,一個是美術老師……
當下未及深究即覆以:「因解析度不相屬,兩相比較顯得無謂(非只不公平而已)。
不過單就接圖而言,那位老師的照片「斧鑿」的痕跡未免太過明顯,近乎「現醜」。也許軟體的優劣多少影響效果,但就實際「較比」來說,□□列大師級當之無愧!」
那位同儕接信後請我補寄□□合歡山的照片,又因信裡用辭「拍照功力少有專業攝影師能比」頗富酸味,於是附寄照片並于信中稍微費神詮釋「前函」的真意。
誰知得到的覆函頗讓人有點傻眼:
────────────────────────────────看了很多有關松雪樓的攝影
所謂的專業攝影師亦拍不出這樣的作品
也許□□早就是專業攝影師的老師了
是自己少見多怪
美術老師的評語:
Sony的相機自動合成風景根本不用再處理
那張松雪樓的作者,是世界最棒的攝影師,完美無缺,何止是大師,簡直是天下無敵…
────────────────────────────────
又不是……,根本不值一哂。
會產生忒般不成比例的反應,委實頗感納悶;「較比」的照片說的是那位老師,而且專就「接圖」品評,根本未就照片實質內涵多所解構分析。
倘看法相左無法認同,就該提出反駁意見,這才是正確的應對方式。「看了很多有關松雪樓的攝影」以及抬出「美術老師的評語」幫腔,均無補實際,徒然益增其無知罷了。
多看攝影就能實增攝影功力?美術老師的攝影功力就相對高明?
一起爬山時□□說:以前任職某單位期間,拍了一兩千張的照片,逢拍照的場合不少同事多會請他幫忙。可見他拍照確實具備相當的水平;個人雖非專家,連玩家也不夠格陪榜,但憑三、四十年的經驗及愛好,對自己的眼力還信得過。
時下新推出的相機已有寬幅照片自動接合的功能,我沒實際使用過,不知其所能達成的效果如何?但據用過的人表示:接合的張數限制3-5,縫合處會預設標誌便於操作。
如果兩張相片間明暗色調差異太大時,抱歉!無能為力。哈!不出我意料。大概使用傻瓜相機之流才會想利用。我寧拍成單張,再使用電腦後製,一切均在掌控之中。
撰寫這篇網誌時,再回顧對「觀音山全覽」接圖的評比,「斧鑿」「現醜」的用辭頗為強烈,雖非對當事人、也非對攝影技巧,而僅就照片接合的效果「比較」,就有超乎尋常「迴響」產生。信手再打開那位同儕的覆信尋找蛛絲馬跡。
唉呀不得了!我竟然「對著和尚罵禿驢」。並不是老眼昏花……
而是瀏覽長句子時的輕忽以及循著自以為是的慣性邏輯產生的錯覺,掉入了一個不經意經營的陷阱裡。
提列兩個網址:一個是網友的作品,一個是國立□□商工美術老師用其單眼相機指導拍攝的<網址>
真是見鬼,這才發覺那一長串網址就是那位同儕的。邀人參觀還故弄玄虛、欲蓋彌彰,真是服了他!缺乏自信還是傲氣的呈現?
雖然「錯把馮京當馬涼」,還好,所發表的言論可以攤在陽光下接受公評。只是「當著和尚罵禿驢」或「指桑罵槐」,似乎不會比「潑婦罵街」高明,還是避免的好!
(本篇一年半前「發佈」在個人另一個已呈凍結狀態的網誌裡。<刪圖並稍修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